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摄像头的使用愈发普遍,不少人出于安全防范等目的,会在家门口、庭院等位置安装摄像头。然而,这一行为有时却可能引发与邻居间的隐私纠纷。邻居安装的摄像头,是否会侵犯到自己的隐私权?一起看看今天的案例吧。

今日案例
肖某和王某是同楼层的邻居,肖某为了保障自家安全,在门口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头,镜头方向朝向自家门口及楼道。王某却认为,这个摄像头不仅能拍到肖某自家门口,还将自家人员进出、访客往来等情况都记录在内,严重侵犯了自家的隐私权。
王某多次与肖某沟通,要求其调整摄像头角度或拆除,肖某则坚称摄像头是为了保护自家财产安全,且拍摄范围主要在公共区域,并未侵犯王某隐私,双方各执一词,最终王某将肖某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肖某表示,安装摄像头是为了防止家中遭遇盗窃等安全问题,摄像头的存在能起到威慑作用,而且自己也没有刻意去查看王某一家的情况。王某则拿出证据,证明肖某家摄像头拍摄范围包含自家门口,自家人员的日常出行、访客信息等都可能被记录。
那么,肖某的家门口安装的摄像头是否涉及王某的隐私权呢?
群益普法
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人们进出家门的活动、来访客人的情况等,往往属于个人不愿随意公开的私密活动范畴,受法律保护。
在判断邻居安装摄像头是否侵犯隐私权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其一,看拍摄范围。若摄像头拍摄范围超出安装者自身物业范围,且涵盖邻居的住宅门口、窗户等与邻居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区域,极有可能侵犯邻居隐私权。
其二,考虑安装目的与必要性。虽安装者以保障自身安全为由安装摄像头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能以牺牲他人隐私权为代价。若通过调整角度等方式,在满足自身安全需求的同时,可避免拍摄到邻居隐私区域,却未采取相应措施,也可能被认定侵权。

在这类纠纷中,主张隐私权被侵犯的一方(如案例中的王某)需承担举证责任,要证明对方安装的摄像头确实拍摄到了自己的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等,且该拍摄行为给自己的私人生活安宁造成了实质性侵扰。例如,王某可通过拍摄视频、提供证人证言等方式,证明肖某家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包含自家门口,且因摄像头存在,自己及家人在进出家门时产生不安感等。
法院经审理认为,肖某安装的摄像头虽初衷是保障自家安全,但拍摄范围涵盖了王某的住宅门口,能够记录王某及其家人的日常进出、访客情况等私密活动信息,对王某的私人生活安宁造成了侵扰。肖某未能采取合理措施避免拍摄到邻居隐私区域,已超出了合理的安全保障界限。
因此,法院判决肖某在一定期限内调整摄像头角度,确保拍摄范围仅涵盖自家门口必要区域,不得拍摄到王某住宅门口及相关私密活动区域,以保障王某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诉说你的忧愁,群益帮您解忧
文中所有图片、视频,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互联网
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