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薅羊毛”?AI造假骗退款,法律绝不纵容-群益观察 -北京群益律师事务所

“收到的袜子满是污渍,要求仅退款!”浙江义乌商家王先生近期收到的退款申请,配图看似问题确凿,但放大后竟露出AI生成工具的水印。双十一期间,这类案例在电商平台集中爆发。

以为是“薅羊毛”?AI造假骗退款,法律绝不纵容-群益观察 -北京群益律师事务所

群益普法

令人警惕的是,这一行为已形成灰色产业链。有“师傅”公然叫卖288元的“仅退款教程”,宣称一个账号可成功退款30次,部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原本为提升消费体验设立的“仅退款”机制,被部分“羊毛党”利用AI技术扭曲,商家既要承受货财两空的损失,还要耗费精力应对虚假申诉,行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那么这种情况违反哪些法律条例?

民事领域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羊毛党”用AI伪造瑕疵图,虚构商品质量问题,使商家或平台陷入错误认知并退款,属于典型民事欺诈。即使未达到刑事标准,商家也可要求返还退款并赔偿维权成本,北京朝阳法院就曾判决此类行为构成不当得利,责令侵权人全额返还款项。

行政领域

若诈骗金额未达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羊毛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尤其针对售卖造假教程、提供AI伪造工具的行为,还可能因“为违法行为提供便利”加重处罚。

刑事领域

当单次或多次累计退款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即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形成团伙作案、大规模批量造假,还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总结

AI技术的发展本应赋能生活、提升效率,而非成为“羊毛党”牟取私利的工具。“仅退款”机制的设立初衷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但任何权利都不能被滥用。对于“羊毛党”而言,看似“零成本”的造假退款,实则暗藏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追责的多重风险;对于商家和平台,唯有筑牢证据防线、强化技术防控,才能守住合法权益;对于监管部门,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才能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唯有多方协同、标本兼治,才能让AI技术回归正途,让电商生态在法治框架内健康发展。

以为是“薅羊毛”?AI造假骗退款,法律绝不纵容-群益观察 -北京群益律师事务所

诉说你的忧愁,群益帮您解忧

文中所有图片、视频,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互联网

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